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卜颂 其十 先秦 · 古逸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十五
挟以衔骨,齿牙为猾,戎夏交猝(《晋语》一:献公卜伐骊戎,史苏卜之,曰:「胜而不吉,遇兆。云云,」公不听,遂伐骊戎,克之,得骊姬以归。)
筮辞 其四 先秦 · 古逸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十五
土刲羊,亦无亡皿也。
女承筐,亦无贶也。
西邻责言,不可偿也。
归妹之睽,犹无相也。
震之离,亦离之震,为雷为火,为嬴败姬。
车说其輹,火焚其旗,不利行师,败于宗丘。
归妹癸孤,寇张之弧,侄其从姑,六年其逋,逃归其国,而弃其家。
明年,其死于高梁之虚(《左传》僖十五年:「初,晋献公筮嫁伯姬于秦,遇《归妹》之睽,史苏占之曰:「不吉。」其繇曰」云云。注:「凡筮者用《周易》,则其象可推。」非此而往,则临时占者或取于象,或取于气,或取于时日王相以成其占。)
张天民等书宝祐三年 南宋 · 张渊微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五二
某自罹陟岵之忧,庐深山,莫与往来,厌讳氏名,不得通于故交。
时英游鳞,何从尺素书抵寓驿中,自冢上归,得之,亟薰香奉观。
视其题,条冰之光,脩史学士其人;
伸其幅,联璧之辉,先觉天民其元。
某何人,何以得斯,何以称哉!
谨再三读,文采钜丽,词势纵横,主《易经》之齐盟,立善类之赤帜,足张吾军,不胜击节。
惟是洁静精微之学,昔尝从事于斯,而不得其师。
天民诸君子发天之秘,扩圣之疆,精祲六爻之梦,度越九师之说,竞秀于旴,名震于京师,盖所愿学而未遇者。
明天子兴贤,乡大夫荐书。
此一举也,群五十三隽,硻谹乎文鸣,杨、陆、张、黄、胡、涂、王、邹(此八人者,当时考试官也。),固已蹶动耸遌,相顾太息吾旴之有人。
于此五十三隽,复拔其尤以先登,犹有二十八宿为云台之储,二十四气当凌烟之选也。
顾舍是而他,有一焉。
黄钟弃而瓦缶鸣,贤士无闻,如来翰之所云云,辱经、辱旴、辱科,岂不太骇观听邪!
试为诸君子说。
《筮》云:是谓《睽》之《归妹》,秽甚负涂之豕,变为无血之羊,始于载鬼,终于虚筐。
《睽》卦不在三十七数,而《归妹》又不在五十三数。
以《睽》之三十八,而厕诸三十七人之列,非据也。
以《归妹》之五十四,而加诸五十三人之上,非人也。
非据则名必辱,非人则身必危。
既辱且危,祗掇祸也。
是卦也,《离》之《震》,亦《震》之《离》。
晋献公筮嫁伯姬亦遇之,是反复同一凶也。
且其繇曰「士刲羊,无血」也;
「女承筐,无贶」也。
西邻责言,不可偿也。
彼妄一人,以柔乘刚,以小人乘君子之器,蒺藜之据已甚,高墉之射莫逃,无号,终有凶耳。
岂特责言不可偿,殆有甚焉。
史苏不云乎:车脱火焚,归妹睽孤,六年其逋,明年其死于高梁之虚。
吁,可畏也,是岂特终朝之三褫也欤,识者窃为彼悲之。
尝试为诸君布,四营而得《艮》之《渐》。
《艮》之止,时止也,物不可以终止,故受之以《渐》。
《渐》之进也,是盖《易》之五十三卦也。
其在五言,有序中正之言,终莫之胜,吉。
《艮》之《渐》,三岁得所愿也,三年将寻师焉。
拔茅连茹,以其汇征吉矣。
今日院竖子顾劳悉师邪?
天民有言,虽圣人不敢尽其
或因邓侯从天民愿学而得所谓焉,其亦有以折衷乎此。
不宣(《隐居通议》卷一六。)
无贶:《易·归妹》卦作「无实」。
弃砚答 南宋 · 周南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八八、《山房集》卷四
有物于此,寒暑激射,背面剥蚀。
仲夏之月,拂乌几,启藏室,舒蚕茧之楮,握鸡距之笔,将以续《广骚》于未晡,了百函于一日。
既而墨跂跂而如距,翰欲濡而旋啬。
周子乃呼仆夫涤外胶,荡幽默,拟阴鉴,导灵液,终朴厚而古丑,蔑呵嘘之滴沥。
乃喟然而叹曰:「物壮则老,理久则息。
囿于形者皆然,而况乎石之泐」。
于是毡包席裹,将弃旧而规新,期易钝而为利。
午夜见梦,曰陶泓氏,应答条理,一一可纪。
曰:「若憎予之迟缓而不及事乎?
我虽漫漶,饱阅世态。
形刳心存,不磨在子,何底凝之尤,而索我于形骸之内?
我与子居,今四十年。
子学点染,于我磨研。
馀波所及,文字生焉。
学浅学涩,短章大篇;
予取予求,不汝瑕殄。
我质颛愚,不利走趋。
中间太学,辱在泥涂。
黄尘满面,墨突无烟。
载饥载渴,不饮盗泉。
我心匪石,知白守黑,穷年矻矻。
昔子在莒,有褐之父,善治文字,发未种种。
弁髦同弃,桐门鱼里。
得子之始,胶漆自比。
功成干尽,俯仰谁记?
今其存者,独余在尔。
子何不思故旧之不遗,而忍于狧糠而及米」?
余应之曰:「物庶新奇,适用者宜。
今有支机捣练,为物之卑,靡濡靡润,犹莫之为,况乎词翰于是乎出,而淹速随之。
子如椎鲁,发藻者谁?
今将告子弘农之谱,子未可轻为主人疵。
夫砚品数十,故有错精铜、裁水玉、傅偃漆、截筠谷,采美蚌之壳、浮查之木。
彼铁中之铮铮,亦馀子之碌碌。
又有屑石末出,陶穴发瘗,土斲瓦铸。
虽埏埴以为器,然非我之族类。
乃若青州之砥,绛丝黄里;
维淄之坑,有闻无声。
驼基罗君,绣织五纹;
洮河腝玉,价侔结绿。
虽未足为天下之宝,皆尝狎主黑壤之盟。
今将与子订楚产,穷越砥,访南唐良工之子孙,验西岩绝顶之脉理,定七里之优劣,续五绝之款识。
子其志之。
夫斧柯之山,青花如秋,紫云炫目,绀润夺玉,尚其色也。
苌弘洒泪,黳精绚内,九晕微心,有间有正,贵其目也。
浮轻沤,飘麝末,圆毫促点,薄重乾腻,声之隐也。
黝眉黄眼,玉乳金沙,蒸云含星,旋转如涡,体之异也。
黼形縠理,有茫索索,若烟非烟,若缕非缕,文之细也。
暮天如水,秋雨新霁,表里澄洁,无间奴隶,莹之至也。
凡此数者,寸有所长,与人莫逆。
或静而敏,或顺而泽,满唇抱水,喷墨成纸,低心承润,无趾自至,故能发微文,涌泉思,侔德于万石君之家,索价不啻二万钱之贵。
今子欿然孔穿,褊陋黯浅;
有度而迟,符采不眩。
乏刮眼之相视,渐老色之上面。
投閒置散,乃分之宜。
挟故而问,则吾不知」。
乃莞尔而笑曰:「凡子所称,皆研之靡。
有物于此,天地储精,日星耀芒;
凝以雨露,结以阴阳。
其形则长短大小,或圆或方;
难终难穷,不主故常。
文则轻清重浊,能玄能黄,一经一纬,迭为文章。
其嘘则触石而致千里之润,其翕则涸阴而冻七泽之温。
默则收声于厚壤,语则出响于玄渊。
是为无名之璞,造化之甄。
陶唐氏得之而为纯懿,夏禹氏得之而广疏凿。
孔子得之而修坠地之文,孟子得之而距摩顶之墨。
若夫帝鸿之玉纽,太公之金匮,河东之故刻,鲁庙之穿札,虽模范之尚存,而不知道术已为天下裂矣。
于是灭于坑焚,散于屋壁,愚黔首,尚刀笔,进大滑。
虽斯文之未亡,足为砚之一阨。
厥后,马迁发名山之藏,班固霤之秘,相如招徕乌有之徒,子云作为墨客之对。
又数百年,韩愈氏回狂澜,汲古绠。
作传以附,见其出处;
修文以瘗,藏其破碎。
然皆不过宝为文字之祥,而资笔墨之戏。
今我不惜漏泄于言语,盖欲子略识真才与大体。
而乃专持匠石氏之说,宜吾以秃翁而见弃也。
且夫尤物移人,慢藏诲盗。
彼平生之长物,充耳目之玩好。
然木石之怪,圣贤弗宝。
偃王为之以玉璞,而讫于贻石室之辱;
晋怀写之以铜镠,而无以禦陆沈之扰。
方其宝之也,自谓可以润生民,泽世教,然迄于争夺瓦解,原壤如燎,乌睹夫终身之与俱而贮水之不耗哉!
矧夫一气变化,万类氤氲;
空花结习,是身非身。
故丑好沿于所见,而高下生于相形。
澹台无貌,墨臀无名。
或饿死于纵理,或始生而有文。
高黑子而成帝,莽紫色而馀分。
虽八彩之至贵,亦重瞳而自焚。
彼人肖天地之形而犹若是,况乎一拳石之无情?
彼其著星,压赘丑点。
黄中通理,或罗缕而自陈。
剡芒奇诡,触浊经清。
譬如木伤雨而奸黣,础欲润而晕生。
尔乃生差别之想,分利钝之根。
拟形容于厥,指瑕颣以为真。
是何异指波心之炯而索月,见空中之肆而为人耶?
居,吾语汝
九韶不奏,孰嚅凤咮;
一勺之水,岂容龙尾?
鸲鹆来巢,《春秋》所以纪异;
不食马肝,食肉未为不知味。
若认赘以为嫡,以有眼为最佳,剸持黜朱之论,几何而不见笑于大方之家?
矧夫端石无铓,歙材少腻。
譬如柔曼之乏风骨,亦犹通敏之多粗粝。
彼未能以免俗,必反常而为贵。
然求百于千万,尝无十之一二。
非沾沾而自喜,则消耎于精锐。
况邺台屋上之乌,尚欠淳灰之洗;
而距野澄泥之字,未免下同于群碎。
其他渴则乞索,饱则滞淫,无之靡阙,有不为珍。
今子岂尝学书而得败箧者哉?
不然,何至以下驷而骄人?
且吾尝有大造于子,其知也耶」?
曰:「何如」?
对曰:「子之为人,廉而近刿。
其色焦然,微有刚利。
欲投胶而变浊,常蒿目以忧世。
恶毁方而瓦合,几转喉而触讳。
伤中心之坦直,贻四面之污痏。
向及其锋而用之,则劓汝于是非久矣。
顾方为子收卷而小靳,何乃责我以未能汪洋而大肆?
然则子为蹈火不热,入水不濡乎?
故为纳之罟擭坑阱之而不知避已」?
余乃内热震悸,三揖而进之曰:「余闻石不能言,今子无须眉而甚口,乃过于童乌之言《玄》。
岂天将怜之,假神以启其衷乎?
吾今知子矣」。
曰:「若知我谓何」?
曰:「子见素而抱朴者也。
学黄老之道,伤墨氏之兼爱,而隐于漆园之下者也。
昔吾见蔑之面,今吾见蔑之心矣。
挫其外而不割也,刳其中虚而为盈也,摧屈其锋锐不斗其捷也,肌色昏然毋以气骄人也。
其以虚玄为之骨,黝默为之体者乎?
子殆有道者也」。
曰:「斯言过矣。
我虽于淡泊相遭,而形为心之累。
少共绢素之用,长识淄渑之味。
上之岂不愿学为文雅以镇俗?
之岂不知发为波澜而饰治?
下岂无几案之材而规升合之水?
我岂石之人哉?
我惟涉笔其间,有见必识。
蒸亥豕之涉波,见出昼之濡滞。
闻或行而或尼,非臧仓之沮毁。
吾既不能削而为员兮,信有失流行而坎止。
幸托好于金石兮,逐浮沉于下里。
子以我为不能斲而小之则固宜,若曰进于道矣则恐未。
子言过矣,毋重吾罪」。
余恶其荒唐而无端崖,复从而扣之曰:「天生万民,必授之职。
始吾期子之道为沈浊,今子乃言有命之通塞,果且有知乎哉?
请子一决其用舍行藏,庶几不忧夫玄之尚白」。
于是辞穷吻索,自知不能究诘,请以太卜之瓦兆,参诸《连山》之宓《易》。
乃命史苏端蓍策,视墨拆,遇董先生下帷之兆,曰:「余不堪也」。
又筮之,遇䷕贲之䷳艮。
贲之贞,火也。
其悔,山也。
文明以止,晦其明也。
其繇曰:「他山之石,有文在脉。
时止则止,幽人贞吉」。
龟筮既袭,东方将白。
主人就席,举手揖客。
陶泓父笑言哑哑,早知翰林主人之设客难,万言不如一默。
第五伦谢夷吾 东汉 · 班固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五
臣闻尧登稷、契治隆玉平;
舜用皋陶,政致雍熙。
殷、周虽有高宗、昌、发之君,犹赖傅说、吕望之策,故能克崇其业,允协大中。
窃见巨鹿太守会稽谢夷吾,出自东州厥士涂泥,而英资挺特,奇伟秀出。
才兼四科,行包九德,仁足济时,知周万物。
加以少膺儒雅,韬含六籍,推考星度综校图录,探赜圣秘,观变历征,占天知地,与神合契治隆玉平据其道德,以经王务。
昔为陪隶,与臣从事,奋忠毅之操,躬史鱼之节,董臣严纲,勖臣懦弱,得以免戾,实赖厥勋。
及其应选作宰,惠敷百里,降福弥异,流化若神,爰牧荆州,威行邦国,奉法作政,有周、召之风,居俭履约,绍公仪之操
寻功简能,为外台之表,听声察实,为九伯之冠。
迁守巨鹿,政合时雍。
德量绩谋,有伊、吕、管、晏之任,阐弘道奥,同史苏、京房之
虽密勿在公,而身出心隐,不殉名以求誉,不驰骛以要宠,念存逊遁,演志箕山
方之古贤,实有伦序,采之于今,超然绝俗。
诚社稷之蓍龟,大汉之栋甍。
宜当拔擢,使登鼎司,上令三辰顺轨于历象,下使五品咸训于嘉时,必致休徵克昌之庆,非徒循法奉职而已。
臣以顽驽,器非其畴,尸禄负乘,夕惕若厉。
愿乞骸骨,更授夷吾,上以光七曜之明,下以厌率士之望,庶令微臣塞咎免悔(《后汉·谢夷吾传》,《艺文类聚》五十三)
改恭太子谥议 晚唐 · 李溪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三
鲁僖公五年
晋杀其太子申生。
先圣之书。
恶用谗也。
是时国中请谥。
不亦过乎。
诗曰。
温恭人
惟德之基。
亦曰温恭朝夕。
执事有恪。
皆极言也。
是故子服景伯戒其徒曰。
陷而入于恭。
闵马父笑之。
为周恭王能庇其昭穆之阙而为恭。
楚王能知其过而曰恭。
王恭亦不敢自专。
称曰自古在昔。
由是知固不易名也。
今观申生之事。
未有得其称者。
夫祸机将发。
子舆之谋。
狐突之谏。
明而知之。
既不肯用。
至于将死之日。
复不能以六日之状自明。
而曰君安骊姬
君非姬氏居不安食不饱。
我辞姬必有罪。
是我伤公之心也。
乃受赐而死。
嘻。
越哉其过也。
献公虽闇昧好听谗。
非中心知之而犹好之也。
晋国之地方千里。
财用之给。
士女之众。
求聘妃后。
岂无越于骊姬者哉。
然而独任者专宠诸姬莫夺者。
得非希意钓情。
机巧甚密。
以伤君心使然耶。
如此。
则必以姬之行为善。
以姬之言为实。
安而任之。
渐至作乱。
史苏所谓甘受逞而不知。
至夫事状明著。
奸诈漏泄。
知其不善。
显其不实。
如醉而醒。
如寐而觉。
震电凭怒。
执而戮之。
必使夬然刚决矣。
复安有伤心至于不安居饱食哉。
设令既戮之。
复思其仪质而怊怅者。
则亦念其欺罔忿恨矣。
谓恐伤心。
无乃谬欤。
申生将使献公达嘉声于亿载。
镇令誉于千古。
甚于安其居饱其食也。
失令名于后裔。
贻谗言于孙谋。
甚于居不安食不饱也。
推此大义。
伤心犹亦不害。
况于无伤。
而遽至死耶。
遂使长恶不惩。
谮二公子。
岂曰能庇其昭穆之阙乎。
沉迷不返。
人谏而拒。
岂曰能知过乎。
亲不能庇。
执事有恪也。
过不能知。
非为德之基也。
此乃凝滞不通之论。
谓之君。
亦已过矣。
谥法曰
壅遏不通曰幽。
申生者真是也。
稽之典法。
改谥曰幽太子
使夫后代知所以事君父之道。
左右辅弼。
使不陷令名于简册之中。
不独虚死其身。
偷安尊者于日夕而已。
史官 宋 · 陈武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五九、《十先生奥论注续集》卷一一
凡官非可转移执事者,世官也。
古人命史官尤为不苟,须是世史官始从而任之。
如从司马谈之后有史迁,班彪之后有班固
至于唐,史官皆得以终其身。
刘知几之后有刘餗,父子世守,亦复可考。
虽有迁转使命,彼皆得以史书自随而遂其职。
正欲其文成一家,事出一人,本末相该,前后相贯。
唐史之可考者以此耳。
今世以史馆之地为士大夫迁转之所,来者茫然不知所自,去者亦不以为意,故某朝某事脱有隐没,某年某月或有参错。
他时史官,亦不肯身受其责,而朝廷亦难执此以责之(下缺。)鲁有卜齮、卜兵,晋有卜偃,秦有卜徒父,梁有卜招父,皆以卜氏;
鲁有史克太史,晋有史苏、史黯、史赵、史墨,卫有史华,皆以史氏,一本之古人。
岂惟史官世世不易,百官乐工亦世掌之,此其所以精欤。
乳洞记政和三年 北宋 · 郑王宾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四、正德《袁州府志》卷一三、《古今游名山记》卷一一、《名山胜概记》卷二六、康熙《宜春县志》卷一五、乾隆《袁州府志》卷三二、《销夏部》卷三
袁为州,在《禹贡》扬州之西南,治宜
按《寰宇记》,宜春石室山,今乳洞是也。
大中元年,刺史苏公球于嘉平节率其僚游而观猎焉,命从事鲁受为文识之,题曰「乳洞」。
文久失传,莫稽其迹。
后有萧元宗者,县掾也,书于壁间,亦能言大中事。
惜当时之文不授,无以纪胜概,元宗虽能言,何益也?
余被命典教于袁,有休尝从容兹所。
嘉其隐然天成,殆鬼谋神力,与人世绝远,自立区域也。
将使闻四方传不朽,因叙其略。
洞在县东三十五里。
洞之前有石亭,衡二十五步,广三步有奇,崇五十尺,坦而明,无翳碍。
亭之中有门,自门而入,密不容光,若广宫大厦,阒然而夜半也。
执炬循行,历历可数。
曲而深,度百寻。
其广自三步,其崇自五十尺而杀之。
环盖虽石,入门而履之,初则平土也,可骤可驰,已而降登旋折,所触惟石素乳盘结,下垂旁出,异状争进。
人物可命,若观音,若罗汉,若钟者,若田者,若井者。
观音之状,上覆下承;
罗汉之状,森列不一;
钟无形而有声,附壁莫辨,叩之乃应。
田宿水,有丘塍,卑高广狭为之制。
井分三级,水清而甘,满不溢,酌不减。
田之上有小洞,方广二十馀尺,峻不可入,号石仓
井之旁深入可十寻,裂两岐,终合而一,号南市、北市
洞之略如此。
洞之中冬温而夏凉,昔有李生者隐焉。
里落每忧旱,则往问雨之日,告无差期,人咸异之。
其化也,又析木垩漫,立像而神事焉。
像今存于亭,犹为里落所事。
或无雨,祷之必从。
生既失其名字,且不知其世,声闻相传,在人耳目。
余意天造石室,当有物护持,代不乏处者,岂一李生止哉?
恐未易窥耳。
抑尝闻陆羽经》,其评水,谓山水上,乳泉石池又上,信也。
虽喜泉源,使其品第,必知洞之水不劣于惠山虎丘也。
及读韩吏部「江山多胜游」之句,其谓宜春则是矣。
吏部虽赏宜春江山之胜,亦未必知乳洞又其胜者也。
政和癸巳弋阳郑王宾记。
仿玉川子沙麓云鸿研屏吕唐卿 金 · 赵秉文
吾闻春秋纪年二百四十二,不书祥瑞书灾异。
不知何年沙麓崩,六鹢退飞失其四。
恒星不见夜有光,星陨如雨石在地。
孔子讳鲁不讳宋,但记日有食之既。
岂知沦影入石中,蟾蜍桂影俱蒙笼。
初疑日中有两乌,双飞跳入姮娥宫。
鹑火贲贲尾伏辰,状如赤鸟云非云。
女娲炼就五色石,抟沙所作愚下人。
史苏发占又端策,坎为曳月艮山石。
兑升而云离奋翼,重兑为吕归有德。
吕侯宝石到子孙,更遣赵子穷其源。
齐赵马牛不相及,如何穷此造化根。
世閒万事何不有,耳目之外难具论。
海中时时发火焰,世界一一持风轮。
一微尘内纳须弥,有顶天上犹昆崙。
并却咽喉与唇吻,别有一句超乾坤。
木人抚掌非耳听,石女怀胎亲眼闻。
扇子筑著帝释鼻,鲤鱼惊翻东海盆。
吾言非夸子夸矣,要与摩诘无言言。
广陵白沙大云寺 唐 · 顾况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三十
地轮依水。水轮依火。
火轮依风。风轮依虚空。
虚空无所依。佛体也。
变佛体为金色界。地轮是也。
金色界中有香水海。水轮是也。
香水海中有光明藏。火轮是也。
复有宝林。香花瀰漫。
周遍佛土。风轮是也。
上至香积。下至金色。
光明藏。依报正报之因欤。
有智为情界。无智为器界。
佛土为性界。法身报身。
应变之身一也。天亲以应化。
非真佛。亦非说法者。
其华严则不然。诸佛同身流入毗卢遮那智藏之海。
人有血脉。地有湀辟。
沧岛之胁。有白沙之墟焉。
天堑在南。蜀冈在北。
敦彼广斥。勾攘五材。
擂刺元精。猛虎蹲路。
腾蛇跛水。气母毒形。
火炉胚物之意。惣持相土
曰牛栏河。滩畔堪造漫吒罗。
非人乃秩。天宝末
长安僧绚避虏东土。画为像宫。
以配梵帝。皇猷允塞。
景福爰集。善来若干。
商主若干。与其眷属。
争欲奋迅。爰云构版插。
定中丕赫。微绚之功。
人其舍诸。于戏。
古税甚薄。人犹告困。
夫绚不柄刑赏。不驱其人。
盖以天子孝理昭明。并受其佑。
霜露怵惕。蓼莪罔极。
申以上报。謏儒经之阙闻。
此名教君子肝脑而涂地者也。不然。
其孰能与于此乎。所作既成。
推山斡坎。金翅吞龙之势。
彻乎上王。磅礡乎夜摩。
胸开掌坦。棋布箭直。
廓乎其崇之哉。洎夫楫师陶师车匿乾陟方等百一严身之具。
华俭适中。满而不缺。
三草二木。俱沾一雨。
北山之翁。天帝命操蛇之神。
以遂其志。是知慈善根力军吒胸索口唵火皆瞥电春雷。
张曜威。恒保宁刹土。
见易底迦。一时生晦。
魔军法将。不可以较乎胜负。
吹螺击鼓。歌呗赞叹。
旋和之众。莫不圆通。
信乎𦋺腻停酸。修罗窜迹。
菩萨镜生死海。为大涅槃。
大法现前。了无尘曀。
凡有作有證。名有相大乘。
无作无證。名无相大乘。
体相既融。一真味也。
涉入无阂。因中说果。
果中说因。此文殊道引之智。
羖羊有角。能破金刚。
不破如如之相。我于观照权实。
皆如如从心上变起。离心无物。
离物无心。心因物因。
迷卢不动。有若灵辨禅师者。
大照大师之上。照足如优昙花
纲首良制利见如薝卜花。绚上人者。
根器清净。如拘物头花。
芬多利花。聿来求我。
分别三谛。不有欧和之志。
悉地之德焉。难乎决择。
然则嗢陁喃散施有情之义。磁石摄铁。
不摄鸿毛。相应故。
作针则沈。作钵则浮。
随缘故。兽龁坚骨。
鱼食碎砂。砂骨游铺。
托胎佛也。明佛性故。
与夫有不染尘。空不断相。
非空有故。若有去来。
若无去来。无去来故。
若有方所。若无方所故。
佛与众生。数无增减。
无增减故。补特迦罗由来则佛前佛后。
同名同号。乃至不同一一微尘之数。
微尘数佛。各坐莲台。
展臂指尘。皆当此说。
且修多罗八万在婆竭罗龙王宫中。以龙树之聪利。
受持不尽。海惠尽焉。
曾不得失夫少分。或以其言河汉。
讵知我生一。一生阴阳也。
不测之外。更有神速之如此乎。
是以圣人神道设教。大哉神乎。
若在其上。若在其下。
偫玉藏书之府。比夫现量春秋叙二百馀年。
方彼旷劫百千万亿那因他。其数略也。
法从数起。从一刹那至一洛刹。
从一洛刹至一俱祇。从一俱祇至一僧祇。
从一僧祇至一高出。从一高出至不可转
无边无碍。无央无极。
重重成住坏。空空不相凌灭。
其相去也。不亦辽乎。
假使生肇融睿。伊皋稷契。
共佐唐虞。我知不相若也。
老聃曰。竺乾国有古先生
西过流沙寻师之旨。孔子商太宰曰。
三五非圣。西方之人。
荡荡焉无□而称。又曰。
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日月无烛无不烛。
圣人无见无不见。般若无知而无不知。
周纪有之。昭王二十四年甲寅
天地震动。江河泛溢。
王问太史苏由。此何祥也。
对曰。圣人生于西方。
穆王三十三年壬申。天地震动。
江河泛溢。王问太史扈多。
此何祥也。对曰。
圣人灭于西方。示有生灭。
实无生灭。向使无生之法。
格乎战国战国得之。
秦不坑儒。赵不坑卒。
小国事大国。大国不征小国。
含哺鼓腹。无为之法化也。
虽有大梦。然后大觉。
尘劳性空。空有常寂。
分改迁易。无非法身。
而大雄法宝五。迦叶不得当乎付嘱。
必也当乎。不论前后。
瞿昙所以赞佛法也。文曰。
佛日之曙兮。照乎东方。
大雄说法兮。海印发光。
独立三界兮。横吞八荒。
江沙漫漫兮。寺压其阳。
撼谷斡波兮。气盘中央。
江儿水 明 · 佚名
 出处:六十种曲 鸣凤记 第十六出
天那。我魂离体。魄丧泉。
痛思鸳侣遭飞箭我那相公。你一点丹心明素愿。
翻成白刃流红茜。祸比史苏尤惨。
仇海冤天。对着谁人悲怨。
春秋咏史乐府 其三十四 专之渝(柔兆敦牂) 清 · 舒位
 出处:瓶水斋诗别集卷一
泰龟泰筮夫人册,筮则从,龟则逆。
龟长筮短君不知,十年臭味良差池。
史苏之占不能用,君王夜有齐姜梦。
齐姜,薰不香。
已无投笏褚都督,空有望尘潘侍郎(褚比杜原款,潘比里克。)
伐国论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九
自古得伐国之女以为。
未尝不致危亡之患者何也。
亡国之馀。
焉能无怨气。
其立基创业之祖宗。
必皆一时之英杰。
其社稷山川之鬼神。
尝为一国之所奉。
受其血食。
忿其灭亡。
故能为厉矣。
必生妖美之色。
蛊惑当世之君。
使其骨肉相残。
以坏于内。
君臣相疑。
以败于外。
危亡之兆。
鲜不由此。
史苏所谓必有女戎。
妹喜妲巳褒姒是也。
史苏言之详矣。
今不复论。
是以晋献得骊戎佚女。
太子有雉经之酷。
祸及三世。
苻坚纳慕容娣弟。
秦宫有凤兮之谣。
败于五将(原注苻坚于五将山破灭)
梁武东昏所幸。
几至危国。
隋文嬖陈王之妹。
终以陨身。
此皆祸败之著明者也。
夏姬入荆。
子反疲于奔命。
人始叛楚矣。
吴嫔至晋。
世祖怠于为政。
戎狄乃乱华矣。
所以王圭庐江美人。
正言纳说。
王圭者。
可谓识微之士。
明于祸福矣。
易论 宋 · 范浚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七三、《范香溪文集》卷二
昔者仲尼与群弟子难疑答问,及群弟子相与论议而接闻于夫子,其言具存,凡二十篇,曾无一以《易》为问者。
厥后孟轲以仁义之说倡于战国,其书凡三万四千馀言,亦无一语及《易》。
世儒疑之。
及观秦燔典籍,大经大法,俱为寒灰,而独《易》以卜筮之书得不亡灭,然后知孔门弟子与孟轲之有得于《易》也。
盖当春秋时,有为《易》说者,皆出于卜筮。
周太史陈侯陈仲,遇《观》之《否》曰:「风为天于土上,山也。
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于是乎居土上。
故曰『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毕万筮仕于晋,遇《屯》之《比》,辛廖占之曰:「吉,屯固比入,吉孰大焉」。
晋献公筮嫁伯姬于秦,遇《归妹》之《暌》,史苏曰「归妹之暌,犹无相也」。
秦伯伐晋,卜徒父筮之,遇《蛊》,曰:「蛊之贞,风也。
其悔,山也。
岁云秋矣,我落其实,而取其材,所以克也」。
凡此类见于传记,不可缕数,未有不出卜筮而言《易》者。
况当秦之时,去古益远,士不知经,其独以《易》为卜筮之书固宜。
然则言《易》者必出于卜筮,则有得于《易》者,固无待乎必言《易》也。
孔子为《上彖》、《下彖》、《上象》《、下象》、《上系》、《下系》,与夫《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先儒以为《十翼》,则夫子言《易》备矣,而门人又何问乎?
至若孟轲说时君以正道,初不为甚高难行之论,特出于而衣,田而食,禁数罟以繁鱼鳖,时斧斤以足材木,育鸡豚狗彘,以为老者之旨味,使民得以养生送死,无饥寒不给之虞。
其言虽不越乎日用易知之浅事,要皆百姓所甚急,不可一日无有,而历千万世所必行者,虽圣人复起,无能变易而不用,是乃之所以深于《易》也。
包牺、神农、黄帝、尧舜,此数圣人者,后世仰望,意其道若登天然,不可几及,逮者其取《易》象而制民用,则不过网罟耒耜,日中为市,制丝麻布帛之衣,与夫舟楫臼杵,服牛乘马,重门击柝,上栋下宇,棺椁书契,类皆日用易知之浅事,然亦皆不可一日无有,而历千万世所必行者。
盖备物制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是乃《易》之所以为精微深赜,而圣人所以通其变,神而化之者也。
孟轲明乎此,故其言王道,不越乎民之日用,是虽无一言及《易》,其不为深于《易》乎?
嗟夫!
《易》之卜筮为用大矣,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而极乎至精至变至神。
古之人惟知夫卜筮之用大,故知《易》之广大而不禦,虽用以卜筮,不害其深于《易》也。
后世徒以卜筮为吉凶占验而已,故自之外寡能明《易》者。
至汉人别蓍布卦以资射覆,而自谓知《易》,呜呼,其几以《易》为戏哉!
袁本初二首 其二 南宋 · 陈造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嬖孽朝兄主父囚,女戎衔猾史苏忧。
便教官渡交绥去,二竖犹能乱冀州
李龙迁祠记乾道七年十一月 南宋 · 常百祥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二二、嘉庆《四川通志》卷三六、道光《龙安府志》卷九
眉山史公初莅龙阳,梦一真人跨青牛踵门求见,衣冠甚伟,目光射人
公问之曰:「奚自」?
对曰:「自西南」。
「家在何许」?
曰:「中峰」。
良久乃去。
旦告公曰:「皇宋当中兴,天下推戴,公其志之」。
公梦中了然,识其所谓。
晨起顾铃下曰:「是必垂休侯也」。
公夙驾登山,奠谒祠下,见牛心独立不倚,万山环之,忽悟,笑曰:「此所谓中峰者耶」?
于是辟林莽,平峰峦,旧宇尽撤,新宫宏大,重楼复阁,凌厉紫清,所以揭虔妥灵、为国集福焉。
公命其僚嘉阳常百祥叙次垂休神君灵异始末,以警动当世,昭示罔极。
其文以辞,谨按显济庙垂休永济侯讳龙迁,姓李氏陇西成纪人也。
自神君之上,则有元元皇帝,以大道为万世师表;
自神君而下,则有唐太宗神武而定天下,因知李氏世生哲人矣。
当梁之末,神君龙阳大姓,举郡以臣梁,精忠大义,充塞宇宙。
武陵王萧纪镇蜀,谓龙阳邓艾征西取蜀捷径,遂委神君筑城于此,以捍蔽川蜀,有大功于民。
既殁,葬山下,邦人祠之,号李古人庙
凡有祷者,其应如响。
太宗父子缘晋阳直入长安,号令天下,故武德中改庙曰观,祭享甚严。
则天称制,潜谋革命,恶龙山之胜,遂凿断西冈。
冈断泉涌,水变成血,父老挥涕曰:「祸自此起矣」。
安史之乱,明皇西狩自剑门,神君化为进士苏坦,迎銮而拜,进言曰:「龙州牛心山庙,陛下远祖也。
因其名以为州名,人皆灵之。
陛下今日蒙尘,乃则天凿山之祸也。
请藏御衣于凿断处,增土而筑之,山必有声,如是则两京自复,翠华速归矣」。
明皇异之,遣中使务直赍御衣国信祭山修筑,刺史苏邈蠲民租赋,并力填之,复还旧物,山果发声如牛呴焉。
未几,殄安、史,复两京,皆仗幽赞之功,益加钦奉。
至德二年十月二十八日诏曰:「江油古邑,地带灵山,自梁迄唐,屡蒙显贶。
眷兹龙境,礼合褒崇。
可升龙州都督府赐号灵应郡」。
长庆四年八月,本州刺史尉迟说上言:「牛心山素称神异,有掘断处,明皇修之而未尽,请加补塞」。
敬宗从之,命中使士谦役致万人尽补之,而后以其事具载于《通鉴》。
至僖宗元年,复命中使文靖醮之,咸若有感。
广明初黄巢关中僖宗幸蜀,宗子持立具奏前事,请修庙及劝置金箓道场,僖宗深然之,即授持立本州录事参军,与中使王彦忠虔葺祠宇,委东川节度使杨师立道士道常等设醮以祷之,山复有牛呴之声。
封神君为宝定王
时中和元年二月十七日也。
贼灭,京邑再平,诏升江油为圣县,以旌神功。
其后东川副将李赏过龙山,见参天,可为材用,大葺廨宇,遂发山刊木,绝无顾忌。
山枕涪江,将束筏,乘江涨而下。
其夕,有神诉责,其声甚厉,闻者震骇,莫能禳也。
俄而赏以贿败,琅琊公戮之于市。
则神君之灵,不可不敬者,又见于此也。
宋兴以来,郡邑事神君如存,莫敢少懈。
崇宁二年八月五日刺史寿仁梦神君来告曰:「愿得八百缗,当以百万为报」。
明日有诏修名山大川之祠,未封爵者皆上请。
寿仁奏之,十二月六日敕赐显济庙为额。
其修建之费,丰登之报,竟协于梦。
灵应昭著,此其类也。
其后左武大夫、选锋将才领知凤州曹武修下殿,本州刺史、龙神卫四庙都指挥使田晟相继崇奉孚佑,州别驾承议郎郭郊为文之,并亲书案额、笔势飞动,有绝尘之姿。
曾未十年,楼屋颓圮,今眉山史公迁之于正殿之前而鼎新之,仍置旧额于其上,为门楼焉。
自梁迄唐、至于皇宋几七百年矣,神之泽民愈远而益深,朝廷嘉之。
绍兴二十六年封垂休永济侯,所以发德于千载,揭大号于无穷也。
初,眉山史公再梦一牛黄符障面,不见头角。
翌日,黄敕下代者。
,安抚也。
公为神君无生日,亲祷于庙,夜梦神君自言曰:「予伍月初二日子时生」。
公秘之,令士民大会祠中,置筹二枚,空者一而言者二,炷香捻之,果如公梦。
已而神降明皇中,附人而言曰:「我垂休也,诞降于梁武天监二年五月二日」。
又与公梦若合符节。
呜呼,非盛德,其孰能焉!
百祥尊公之命,上考图经,旁搜古碣,折中于《通鉴》以记之。
缀其大者敬献于公曰:「民则神,神则民,民神一也。
故民者神之主,而使民如承大祭,其尊且严如是。
苟失民则失神,民心和而神意得矣」。
公忻然曰:「吾志也」。
遂刊之。
门生左从政郎、就差龙州司户参军司法、管涪州学教授常百祥撰。
乾道七年岁次辛卯十一月二十八日,奉开右朝请郎、知龙州军、主管学事、兼管内劝农事、兼管界沿边都巡检使眉山史公讳祁。
谨跋。